川普最新宣布的關稅政策,將對美國科技硬體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而企業幾乎沒有應對手段。
摩根士丹利在周四 (3 日) 的最新研報中指出,「對等關稅」將使銷往美國的科技產品都將面臨 25%-54% 的關稅,使得依賴海外生產基地的美國科技硬體產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像蘋果 (AAPL.US) 在美國沒有任何工廠,所有產品幾乎都在海外生產,這讓該公司在川普的新關稅政策下顯得格外脆弱。
川普關稅不僅重創蘋果,大摩指出,戴爾 (DELL.US) 、惠普 (HPQ.US) 、羅技 (LOGI.US) 、Sonos (SONO.US) 、Circut (CRCT.US) 、GoPro (GPRO.US) 等嚴重依賴海外生產基地製造的科技企業都遭受嚴重打擊。
這些公司大部分銷往美國的科技產品都在東南亞國家組裝。蘋果已將約 15% 的 iPhone 生產轉移到印度,所有運往美國的 MacBook 目前在越南生產;戴爾和惠普已將運往美國的筆記型電腦生產分別轉移到越南和泰國;Sonos 幾乎所有運往美國的揚聲器都在馬來西亞和越南組裝。
根據白宮公布的圖表,美國將對自越南進口的商品徵收 46% 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 26% 關稅,馬來西亞將面臨 24% 的關稅;泰國將被徵收 36% 的關稅。
大摩測算,這些關稅將給蘋果、戴爾、惠普等科技硬體企業帶來約 510 億美元的額外成本,相當於這些公司獲利的 30%。
對蘋果而言,額外的關稅成本可能高達 333 億美元,占其 2025 財年獲利的 26%。戴爾和惠普的情況更爲嚴峻,關稅成本可能幾乎等於 2025 年的獲利財測。
大摩在研報中指出,面對下周三 (9 日) 凌晨 0 時 01 分生效的關稅,科技硬體企業幾乎沒有緩解工具可用。提前生產或囤積庫存幾乎不可行;而供應鏈多元化需要太長時間;將產品轉向關稅較友好的國家或許可能是最佳緩解工具,但仍須視當地基礎設施狀況而定。
因此,大摩認爲,提高價格成爲最現實的選擇,但這必然會對需求產生負面影響,尤其考慮到某些價格可能需要提高 12-19% 才能抵消關稅成本。總之,這些成本將由製造商、終端客戶承擔,或由雙方共同分擔。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