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近期已將勞動市場做為核心關注點,其脆弱性及對經濟的潛在風險,也因而愈發凸顯。
儘管失業率維持低點且雇主不熱衷於裁員,但同時,企業也缺乏招聘新員工的意願。聯準會主席鮑爾將當前市場描述為「詭異」,指出勞動力供應縮減抵銷了需求減少,使得失業率相對較低。然而,鮑爾強調勞動市場惡化的風險正在上升。
近期數據顯示就業增長疲弱。7 月就業報告的修訂顯示,近期就業增長遠比先前預期的疲弱。招聘速度顯著放緩,6 月份的聘用率僅為 3.3%,遠低於疫情爆發前的 2020 年 2 月 (3.9%) 和 2021 年 11 月 (4.6%) 的水準。
招聘遲緩的原因複雜。部分歸因於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使得部分企業難以制定計畫。此外,聯準會為抑制通膨而實施的急劇升息也可能扮演了角色。一些雇主在經濟從疫情中迅速復甦時,可能出現了過度招聘的情況。
目前企業裁員人數不多,6 月份裁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率僅為 1%,接近 2021 年健壯就業市場期間的歷史低點。
經濟學家將這種在不確定時期不願解雇員工的現象稱為「勞動力囤積」。這種做法在近年來尤為強烈,因為許多企業在疫情初期解雇大量員工後,在經濟復甦時難以找到替代人手,吸取了教訓。歷史上,這也關乎員工士氣。
然而,這種「低招聘、低裁員」的模式已損害了一些美國人的就業前景。年輕人更難進入就業市場,而較頻繁換工作的低薪工人工資增長明顯放緩。更多的人需要花更長時間尋找工作,甚至經歷長達半年或更久的失業期。
這種情況的風險在於,由於招聘活動低迷,即使裁員人數略有增加,也可能導致大規模就業流失。例如,如果裁員率從 6 月的 1% 僅上升至疫情前的 2020 年 2 月的 1.3%,裁員人數將超過 200 萬,在招聘未增加的情況下,經濟將難以吸收。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金融經濟中心研究員 Jon Faust 警告,「當你接近失業的邊緣時,不需要太多就能讓你陷入螺旋式下降的局面」。一旦經濟開始失業,這個過程可能會自我強化,導致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降,裁員增加,國家陷入衰退。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