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INTC.US) 財務長 David Zinsner 周四(28 日)表示,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是為了阻止英特爾出售晶片製造部門。
上周美國政府與英特爾達成協議,將以約 89 億美元收購英特爾 9.9% 股份,成為大股東之一。這筆投資部分來自美國《晶片法案》提供的補貼。
協議還包含一項五年認股權證,如果英特爾對「晶圓代工業務」(即晶片生產工廠)的持股比例低於 51%,政府有權在未來五年內以每股 20 美元的價格再收購 5% 股權。
據《路透社》報導,Zinsner 周四在德意志銀行會議上表示:「我們將持股降至 50% 以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預計這項認股權證最終會失效。」
他說:「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此事的看法一致,不希望我們剝離這項業務或將其出售給他人。」
英特爾是少數兼具晶片設計和製造業務的公司,但其晶片代工業務近年來持續虧損,拖累經營狀況。
以去年為例,英特爾晶片代工業務虧損 130 億美元。該公司難以與台積電 (2330-TW) (TSM.US) 、三星等晶片製造公司競爭。英特爾考慮過分拆或出售代工業務,高通(Qualcomm)(QCOM.US) 等公司也有興趣收購。
Zinsner 表示,英特爾與川普政府的認股權證,可被視為某種制衡機制,以防我們走向政府不希望我們走的方向」。
他說,政府直接持股,可能會讓潛在客戶以不同角度看待英特爾。
今年 7 月,英特爾說,代工業務的未來,取決於能否為下一代製造工藝 14A 贏得大客戶,否則可能徹底退出代工業務。
Zinsner 說,英特爾專注於明年爭取大客戶,同時承諾在開發下一代製造技術和工藝時保持財務紀律。
他指出,14A 晶片製程工藝投資規模過大,若僅用於公司內部,不招攬外部客戶,恐怕難以帶給股東適當投資回報。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