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知名蘋果記者馬克 · 古爾曼 (Mark Gurman) 在其專欄最新發文指出,蘋果 (AAPL.US) 週二 (9 日) 發布會上的焦點無疑將是 iPhone 17 Air,這是該公司多年來的首款重大改款機型。但是,就像蘋果 20 年前推出的首款「Air」筆記型電腦一樣,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應該購買它。
古爾曼表示,蘋果在 2008 年發布了初代 MacBook Air,它是當時最薄的筆記型電腦之一,比同類產品輕得多,並且配備了全新功能,例如多點觸控板。它在設計中放棄了光碟機插槽等特性,為此後多年蘋果和整個電腦產業的新產品奠定了基礎。
另一個問題是定價。 MacBook Air 的售價為 1,799 美元,比性能更強大的普通 MacBook 高出 700 美元,而比性能更強大的 MacBook Pro 僅便宜 200 美元。這讓 MacBook Air 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儘管它極具創新性,但對於絕大多數買家來說,這款產品完全不實用。
iPhone「Air」化的尷尬
如今,iPhone 也將「Air」化,而蘋果也面臨類似的困境。預計命名為 iPhone 17 Air 的 iPhone 17 將擁有更纖薄的邊框,同時保留 6.6 吋的大螢幕。
但它也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陷,例如在當今電池容量越來越大、手機動輒配備三鏡頭甚至更多鏡頭的時代,iPhone 17 Air 電池續航更短,而且只有一個後置鏡頭。
在定價方面,它也會夾在兩款更優秀的機型之間。它的售價預計將明顯高於續航和相機配置都更好的入門款 iPhone 17,但只比性能、相機和螢幕技術都大幅領先的 iPhone 17 Pro 便宜幾百美元。
因此,消費者又一次將面對這樣一款把纖薄機身成為主要賣點的產品。這個賣點在 2008 年或許頗具吸引力,因為那時的筆記型電腦往往笨重而不好看。但對現今的智慧型手機用戶來說,這一點的價值可能就沒那麼大了。
電池容量和相機技術是推動用戶換機的兩大關鍵因素。與 17 年前的 MacBook 和 MacBook Pro 不同,如今的 iPhone 標準版和 Pro 版在體型上並不顯得笨重。
三星電子就是前車之鑑。今年 5 月,它推出了一款外觀類似 iPhone17 Air 的輕薄機型 Galaxy S25 Edge,但銷量表現平平。
古爾曼總結道,全新的 iPhone Air 可能是一款很酷的科技產品,但它很可能不會成為爆賣款。它的銷售可能會好於近年來的 iPhone mini 和 Plus 系列,但這個門檻其實並不高,因為這些機型從未真正受到消費者青睞。
iPhone Air 系列預計最終也會走上 MacBook Air 機型的道路。也就是說,像 iPhone Air 一樣輕薄的裝置將成為蘋果手機的新常態。一旦技術成熟,蘋果能夠製造出既輕薄又具備 Pro 等級電池續航力、性能和相機的手機,該公司一定會這麼做。換句話說,iPhone Air 是未來的預演。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