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五 (5 日) 公佈的 8 月非農就業數據猶如一枚重磅炸彈,瞬間引爆全球金融市場,當月僅新增就業 2.2 萬人,不僅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7.5 萬人,更創下近年來最慘紀錄。這一數字不僅徹底擊碎美國經濟穩健復甦的假象,更讓一個月前剛開除勞工部統計局長的川普陷入極度尷尬的窘境。
這場數據災難早有預兆,回溯至上月初,7 月非農就業新增 7.3 萬人的初值就已讓市場嘩然,而隨後公佈的 5 月和 6 月數據大幅下修更引發軒然大波。
美國 5 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從 12.5 萬驟降至 1.9 萬,6 月從 14.7 萬縮水至 1.4 萬。面對如此慘淡的數字,當時的川普勃然大怒,公開指控統計局「造假」,並火速開除局長,而接替的新任局長主導的 8 月數據不僅延續頹勢,還將 6 月數值進一步下修 4 萬,徹底坐實了美國經濟動能衰竭的殘酷現實。
資料崩盤立即引發連鎖反應。華爾街迅速調整策略,將聯準會 (Fed)9 月降息政策預期從常規的降息 1 碼,升高至激進降息 2 碼,這一預期推動美股上演雲霄飛車行情,三大指數先揚後抑再反彈,最終以微跌收盤,但真正的考驗在於當美國經濟陷入「低成長 + 高通膨」的停滯性通膨泥潭時,降息這劑傳統良方是否還能奏效?
深入分析可見當前困局的複雜性。一方面,美國通膨率頑固停留在 3% 左右,離 Fed 的 2% 目標仍有顯著差距,決策層不敢輕易祭出大規模寬鬆;另一方面,連 4 月低迷的就業數據,月均增幅不足 2 萬,凸顯實體經濟深層問題。
Fed 主席鮑爾面臨兩難抉擇:身為即將卸任的中間派,既不願背負通膨失控的歷史罵名,又必須應對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風險。
市場普遍預期最終降息幅度可能在 1 碼,這種謹慎操作對持續萎縮的就業市場而言,或許只是杯水車薪。
這場風暴的漣漪正在全球擴散。對於資本市場,降息預期推升避險資產魅力,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及比特幣等另類投資可能迎來資金湧入,但針對處於歷史高位的美股而言,經濟衰退陰霾可能抵消流動性放鬆的利好。
對於新興市場來說,則面臨美元流動性變化的複雜影響,雖然貨幣貶值壓力有望緩解,但全球經濟放緩的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
對中國來說,美元走弱將拓寬政策操作空間,既有利於實體經濟復甦,也為加速建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創造有利條件。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持續疲軟,不僅撕下經濟繁榮的偽裝,更預示著全球財富版圖的重建。隨著 Fed 貨幣政策轉向,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預計在「東升西降」的歷史進程中贏得更多戰略主動。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