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雖對印度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但分析師和業界高層認為,此舉不太可能減緩印度作為 iPhone 關鍵製造中心的地位,即使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將面臨更昂貴的智慧型手機。
蘋果 (AAPL.US) 已將其印度出口策略,調整為幾乎專為美國市場服務,在 3 月至 5 月間,富士康從印度出口的價值約 32 億美元 iPhone 幾乎全部運往美國。
對於蘋果來說,印度現在是其將製造業務多元化至中國以外地區的策略核心,因為地緣政治壓力促使其尋找替代基地。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顯示,在 4 月至 6 月期間,印度供應了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所有 iPhone 的 71%,較一年前的 31% 大幅上升,同期來自中國的出貨量則相應下降。
儘管新關稅生效,分析師表示,在印度製造 iPhone 仍將保持成本競爭力,且成本已比蘋果 8 年前首次在印度開始生產時更低,縮小了與中國的成本差距。
印度的優勢包括不斷增長的本地零組件供應、聯邦政府的激勵措施,以及幾乎是中國一半的工資,這些因素共同將印度定位為僅次於中國的兩大 iPhone 生產國之一。
Counterpoint 研究總監 Tarun Pathak 指出:「進行供應鏈調整,特別是在新款 iPhone 即將發布之際,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其中涉及複雜的因素。預計仍將一切如常,特別是對於像蘋果這樣具有彈性的供應鏈而言。」Techarc 首席分析師 Faisal Kawoosa 表示,蘋果寧願吸收在美國銷售的 iPhone 的較高成本,也不願停止其在印度的擴張計畫。考量到美國的銷售主要由營運商驅動,且作為資費方案的一部分銷售,「這可能意味著在月費方案中增加幾美元,而不是直接對消費者造成一次性打擊」。
川普曾多次威脅,要對在美國境外製造 iPhone 的蘋果公司徵收公司特定關稅。然而,一位熟悉蘋果策略的業界高層指出,這些製造計畫是基於更長遠的考量而制定,現在判斷近期事件或川普未來立場的變化,是否會改變蘋果在印度的製造計畫,還為時過早。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