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指出,2025年第一季一手私人住宅新盤貨尾量22,654個,數字連升四季,創2003年第四季22,485個後的21年按季次高,僅低於2023年第四季22,936個,並已經連續七季高企逾二萬個水平。首季多個大型新盤推售,銷情大致理想,現存貨尾盤去貨速度亦不俗,故只輕微推高貨尾數字。不過,4月初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打擊全球經濟,股市波動,買家態度轉趨審慎,樓價調整持續,成交明顯放緩。雖然發展商減少推盤,但個別新盤銷售遇到阻力,料會加重貨尾積壓的情況,估計今年第二季新盤貨尾將升到2.3萬個或以上。
2025年第一季選取367個新盤統計,單位總數136,613個,登記售出113,799個,貨尾22,654個,按季增加331個,上升1.5%。貨尾比重方面,2025年第一季錄16.6%,按季持平。貨尾量連升兼連續7季超過二萬個,打破了2002年第三季至2003年第四季連續6季高於二萬個的記錄,創出歷史最長時間處於危險水平。相信短期貨尾積壓未能得以舒緩,下半年會否改善逐步回落,須視乎有否利好因素。
相關內容《大行》星展予新地(00016.HK)評級「買入」 目標價89.95元
三大區域統計,只有新界區貨尾按季上升,增加408個,現有8,831個,因將軍澳及天水圍分別增加501個及206個。兩區分別有日出康城十二期C - Grand Seasons及Yoho West 二期 - Yoho West Parkside首推,前者銷情偏慢,推高新界區貨尾數字。
九龍區貨尾按季輕微減少24個,現有10,700個,只有石硤尾有較大升幅,按季增加326個,因Beacon Peak一期銷情遜色。長沙灣及黃大仙亦有新盤Belgravia Place二期 及南首首推,銷情尚可,加上同區及其他區貨尾盤去貨速度不俗, 故九龍區貨尾大致持平,但仍連續4季高企逾1萬個水平。
港島區貨尾按季減少53個,現有3,123個,三個新盤分別為北角皇都、筲箕灣傲華及香港仔Coasto,銷情皆不俗,故北角及筲箕灣貨尾只略為增加,而香港仔因港島南岸貨尾錄得不俗銷情,按季減少167個。
2025年第一季貨尾量較多的地區:黃大仙(包括啟德)5,162個,將軍澳2,215個,屯門1,899個,元朗1,667個,觀塘1,584個,何文田1,347個,長沙灣1,240個。
按發展商計,第一季新盤貨尾量增加最多的是會德豐,按季增加451個,現有2,280個。恒地(00012.HK) +0.300 (+1.405%) 沽空 $1.10千萬; 比率 14.544% 增加114個,有3,260個。而貨尾逾千個單位的發展商包括:新地(00016.HK) +0.600 (+0.831%) 沽空 $2.67千萬; 比率 19.919% 錄3,751個,及信置(00083.HK) +0.110 (+1.414%) 沽空 $6.92百萬; 比率 39.069% 錄1,401個。(ha/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4-24 16: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