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表示,中国银行净息差有望筑底过去三年伴随着利率中枢的不断下移,银行的净息差和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这也是惠誉2024年以来行业展望为负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2026年存款利率下移对净息差的正面贡献会逐步体现出来,净息差收窄幅度有望逐步缩小。一方面,资产收益率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从存量贷款重定价来看,今年LPR降幅显着缩小,存量按揭利率也未再次批量下调。从新增贷款定价来看,LPR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高成本长期限存款的到期重定价将带动负债成本下行,银行净息差有望筑底。
资产负债和业务收入结构重塑:存款利率的下调,叠加资本市场情绪回暖,存款脱媒进一步加剧,2024年开始定期存款增速显着放缓,理财产品增速显着回升,这将对银行中长期资产配置策略和业务收入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资产配置来看,存款增速下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银行资产负债扩张速度。从收入结构来看,存贷款增速放慢导致传统净利息收入增速趋缓,但理财规模增长将拉动相关非息收入,资本市场回暖也为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带来利好,有助於带动手续费收入增长。
相关内容《大行》汇控(00005.HK)投资评级及目标价(表)(更新)
零售风险继续出清:近年来普惠小微和无抵押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持续承压,一方面,与分子端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居民收入前景以及偿债能力和意愿趋弱有关,另一方面,按揭提前还贷、银行主动压降信用卡等,也在分母端对不良率形成冲击。但是,实体经济增速总体稳定,失业率仍然温和,且近几年银行主动压缩高风险零售贷款,这部分贷款占比相对有限且持续下降,因此整体资产质量风险的上升幅度和速度总体可控。针对小微和开发商的纾困政策也将缓解短期风险,不良处置的推进也有助於消化存量不良。
银行信用状况分化持续:分银行来看,惠誉预期中资银行的信用状况将持续分化,惠誉授评国有银行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受益於广泛的客户基础、较强的融资能力,风险偏好相对较低,资产质量和盈利韧性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持续的监管改革以及不良处置下,存量不良资产持续出清、风险抵御能力也在提高,惠誉预计他们的内生信用状况将相对稳定。而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位於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小型地方性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伴随着大中型银行和区域性小银行之间信用状况的进一步分化,惠誉预计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ad/da)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