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被两把“火”点燃:一把是阿里巴巴(09988)2025财年三季报成绩亮眼,其中,云智能集团收入重回13%的同比双位数增长;另一把则是AR独角兽Rokid因“空间计算”概念爆红,被冠以“杭州第七龙”之名。这两把火的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阿里巴巴CEO吴泳铭。
阿里转型 AI战略成效初现
智通财经APP获悉,自2023年9月接任CEO,吴泳铭便以“用户为先,AI驱动”为核心,推动阿里从传统电商向科技巨头的蜕变。上任仅三天,他通过全员信明确业务优先级:核心业务(电商、云)加码投资,非核心业务逐步剥离或资本化。随着这一战略落地,阿里巴巴资源迅速向AI与云业务集中。
在阿里巴巴2024财年Q2财报会上,吴泳铭首次公开AI战略细节,提出技术分层(底层算力芯片与大模型、中间层行业解决方案、应用层消费端AI产品),并承诺未来三年投入超1000亿元用于AI与云计算基建。同时,组织变革方面成立“AI
Labs”,整合达摩院、阿里云智能团队,为AI技术的深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在之后的不同公开场合,吴泳铭多次强调AI在阿里巴巴业务中的重要性:“AI是阿里几十年一遇的机会”,“AI将成为贯穿阿里巴巴各个业务板块的底层技术,从电商、云计算到物流,AI将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5年,阿里巴巴明显加速了相关布局。在2月底的最新财报会上,吴泳铭表示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2月24日,更是公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加码AI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战略,此举创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纪录。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巴巴的这一决策不仅重塑了阿里的技术版图,更折射出中国AI产业投资领域的全新动向。
在吴泳铭的推动下,阿里巴巴的AI布局已初见成效:阿里云AI相关收入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2025财年Q3占比升至35%;阿里云的AI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推出了通义千问等大模型,与苹果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等。
前瞻投资 十年布局AI领域
在资本市场,吴泳铭有着多重身份,他不仅仅是阿里巴巴CEO,对AI布局也并不局限于阿里巴巴内部。作为元璟资本的创始人,吴泳铭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布局同样令人瞩目。
日前,AR智能眼镜品牌Rokid(灵伴科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AR产品,受到多方关注。此前,Rokid凭借“空间计算”概念强势出圈,成为杭州科技圈的新宠,被誉为“杭州第七龙”。而吴泳铭正是Rokid的第一位投资者。
据悉,在祝铭明(现任Rokid的创始人兼CEO)2014年离开阿里巴巴创业时,吴泳铭作为其老领导就投出了第一笔资金。2015年,吴泳铭联合刘毅然成立元璟资本,同年参与了Rokid的A轮融资,持续支持Rokid的发展。
目前,Rokid的智能眼镜已经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业、能源和文博等多个场景。随着Rokid的崛起,“Rokid概念股”在A股市场也引发了涨停潮,多家上市公司通过投资或合作深度布局Rokid生态。2024年,Rokid宣布完成5亿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
在虚实融合的AI战场上,吴泳铭眼光独到、运筹帷幄,除了AI眼镜,他也看好AI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垂直领域的应用。他不仅是港股自动驾驶新星佑驾创新(02431)的天使轮投资人,更是该公司的首位外部投资者,2015年开始多次参与佑驾创新的融资。截至2月25日收盘,佑驾创新市值为118亿港元。同年,元璟资本在天使轮阶段投资了全球领先的IoT云平台——涂鸦智能(TUYA.US),目前该公司市值约22亿美元。
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吴泳铭前瞻性布局能力一流,他看好的AI领域,正逐渐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除了Rokid、佑驾创新和涂鸦智能,吴泳铭及元璟资本先后投资了理想汽车(02015)、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思必驰、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有鹿智能等,形成了独有的“AI投资生态”。
现在看来,吴泳铭在阿里巴巴内部的AI布局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从战略到组织的全面重塑。阿里巴巴正朝着
“AI基础设施运营商”蜕变。3800亿的背后,既是对AGI时代的提前卡位,更是对中国AI产业在全球科技领域话语权的争夺。在这波AI浪潮中,吴泳铭的对外投资布局早已精准聚焦于AI相关的硬科技领域,不仅为新兴企业提供了强大支持,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诚如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所言,“这场竞争的答案每天都在变化”,而吴泳铭和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刷新”才刚刚开始。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